“十二五”時期是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能源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環境約束突出,節能減排工作形勢嚴峻。為了切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確保實現我縣“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實現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天水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天水市“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天政辦發〔2012〕88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天水市《“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為核心,以節能增效為主線,深入實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135”區域發展戰略和縣委、縣政府提出的“5551”發展戰略,堅持五年目標與年度目標相結合的原則。發展節能產業、建設重點節能工程、推動產業技術進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為突破口,大力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以自主創新為動力,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策導向的作用,加快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有效驅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節能減排工作格局,嚴格目標考核,強化監管力度,加大宣傳引導,強化全社會節能減排意識,加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確保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為全縣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標。到2015年,全縣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的0.634噸標準煤(按2005年價格計算)下降15%;瘜W需氧量總量控制在1812噸以內,比2010年減少4.8%;氨氮排放量控制在216噸以內,比2010年減少3.7%;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在679噸以內,比2010年上升25%;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873噸以內,比2010年減少0.5%。
二、強化目標管理,建立長效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政府辦、發改、環保、統計等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各鄉鎮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機構,落實人員。政府主要領導為責任人,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具體抓,形成節能減排工作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緊密協作,合力推進。要將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責任,細化措施,強化考核,確保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二)嚴格考核獎懲。繼續將節能減排目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年度考核體系,堅持把節能減排目標完成和措施落實情況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績效管理,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對取得突出成績的鄉鎮、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對未完成年度節能減排目標的鄉鎮和企業限期整改。
(三)建立長效機制。完善節能減排目標考核體系,做到檢查有標準,考核有依據。建立節能減排工作例會制度,定期分析工作進展和存在問題,提出對策并檢查落實。全面建立能源季報制度,保證統計數據準確及時上報。建立建全重點用能和污染企業排放量臺帳,準確把握企業用能和排放量的變化情況,實行動態管理。
三、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
(一)推進優勢產業發展。加大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特別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在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要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推廣高新技術,推動產業升級。
(二)嚴格項目準入制度。嚴格執行《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建立健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與審查體系,完善節能評估機制,把節能評估和審查作為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從源頭上遏制能源消費過快增長。嚴格控制“兩高”(即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對擬建的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高于當地單位GDP能耗的項目,一律不得審批、核準、備案;未通過環評、節能評估審查、安全生產審查、土地預審和水資源論證的項目,一律不準開工建設。
(三)加大落后產能淘汰。按照省市提出的有關淘汰落后產能政策,根據市政府淘汰落后產能方案,制定我縣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方案,將任務按年度分解下達到各鄉鎮。落實到具體企業、具體設備。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對淘汰落后產能的資金支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行政等手段,支持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對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務的企業,在項目申報上不予支持和傾斜。
四、實施重點工程,推進節能減排
(一)突出工業領域節能減排。重點推進電力、建材、造紙、食品加工等行業節能減排,明確目標任務,嚴密監測“兩高”行業運行態勢,嚴控“兩高”行業過快增長。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強化污染物源頭控制和清潔生產審核。加快重點行業技術改造步伐,提升行業整體節能減排水平。深入開展能耗污染對標行動,努力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強度,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重點抓好軒轅紙業、天賜實業、鑫燁化工等傳統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積極引導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全面推動產業上檔升級。到2015年萬元GDP能耗下降16%。
(二)推動建筑領域節能減排。以建筑節能,墻體改革為突破口,抓好建設領域的科技創新。大力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繼續抓好試點示范和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加強新建建筑全過程節能監管,節能強制性標準執行率達100%,城鎮節能建筑占既有建筑總量比率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實施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建筑維護結構節能改造工程,五年完成改造面積10萬平方米;全面推行民用建筑節能信息公示制度,發揮社會公眾監督作用,加強民用建筑節能監督管理。年內在全縣城鎮建設中逐步強化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推廣使用新型墻體材料,促進建材行業的結構調整。加大資源優勢轉化力度,促成、論證1個中高檔瓷磚原料粘土和墻體砌塊加工廠項目,為我縣發展新型墻體建筑材料起到積極作用。嚴格執行《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加強城市照明管理,嚴格裝飾和照明,控制景觀過度照明。努力降低市政公用設施和大型建筑景觀照明能耗,積極實施太陽能示范照明工程。推進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開展節能改造試點工作。積極推進生態示范城市建設,抓好一批建筑節能、綠色市政、綠色交通、綠色施工等方面的示范項目建設。開展綠色建筑行動,力爭建成1個綠色建筑示范小區。新建建筑嚴格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設計、施工階段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分別達到100%。加快既有建筑節能和熱計量改造,落實熱計量收費制度,所有新竣工實行集中供熱的民用建筑和完成熱計量改造的既有民用建筑,全部實行熱計量收費。
(三)抓好公共機構節能減排。健全和完善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體系,大力實施公共機構既有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積極推進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試點,實行政府優先和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努力實現節能降耗,力爭到2015年,以2010年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耗為基數,人均能耗下降16.5%,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14%。政府機關率先開展供熱計量改造,并實行按熱量收費制度。嚴格用車油耗定額管理。建立完善公共機構能源審計、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額管理制度,加強能耗監測平臺和節能監管體系建設。
(四)推進商貿流通領域節能減排。開展零售業等商貿服務和旅游業節能減排行動,加快設施節能改造,嚴格用能管理,引導消費行為。“十二五”期間,在賓館、酒店、商廈及居民住宅中大力推廣高效節電辦公設備、家用電器和照明產品,高效節能燈具使用率達到85%以上。實施綠色照明工程,推廣商業節能設備,創建節能型綠色酒店。積極倡導綠色消費,提倡使用可降解綠色包裝材料,鼓勵消費者自帶包裝袋。
(五)加強農業農村領域節能減排。把節能減排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加大農村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綜合開發力度,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大中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和農作物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增加清潔能源,優化農村能源結構。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分布式、低成本、易維護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廣應用節約型農業技術,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鼓勵使用高效、安全、低毒農藥,推動有機農業發展,推廣“全膜玉米-地膜油菜-馬鈴薯”、“全膜玉米-地膜油菜-大豆”的糧經套種立體種植一膜兩年用栽培模式,多層次間作套種,高效利用水土光熱等資源。“十二五”期間,全縣新建戶用沼氣和聯戶集中供氣6000戶;大中小型沼氣工程2個;太陽能熱水器5萬平方米;推廣節柴灶4000戶、太陽灶5200戶;種植全模雙壟溝播玉米20萬畝,全膜覆土穴播小麥15萬畝;推廣套種6萬畝。
(六)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結構性節能減排全面進展,節能減排科技創新與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加強節能減排監管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建設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十二五”期間,與2010年相比,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到2015年下降10%左右,其中營運客車、營運貨車分別下降6%和12%;二氧化碳排放與2010年相比,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到2015下降11%左右,其中營運客車、營貨車分別下降7%和13%左右。
(七)積極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把項目建設作為“十二五”節能工作的重要抓手,發揮節能重點項目的示范和引領作用。重點圍繞鍋爐改造、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余熱利用、建筑節能、綠色照明等“九大節能工程”組織實施一批節能項目。加大城填垃圾處理、污水處理項目建設。 “十二五”期間,在永清、紅堡、白駝、金集、秦亭、山門等6個建制鎮分別建設日處理垃圾10噸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各一處;建設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工程一處,敷設管網38公里;新建東部新城區集中供熱工程;12鄉鎮小城鎮供排水工程;17個養殖小區污染治理工程;加大軒轅紙業、天河酒業、鑫燁化工、天賜實業、天水偉業等工業項目的技改擴建,在生產要素供應上給予傾斜。同時,大力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工程和節能能力建設工程。
六、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利用
(一)實施循環經濟示范工程。大力引進循環經濟項目,不斷提高我縣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重點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行業組織實施一批示范帶動工程,在農產品加工等行業組織實施一批深加工示范項目,延伸循環經濟產業鏈。“十二五”期間,建設廢鋅渣生產鋅錠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循環經濟示范項目3項;建設果疏食品加工、花椒、大麻加工等農業深加工示范項目8項。
(二)推進資源綜合利用。以建設節約型社會為目標,以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為重點,加大對資源節約的規范約束,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資源節約工作制度化。推動建筑和道路廢棄物以及農作物秸稈、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大力發展新型建筑材料,到2015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加快發展節能新型墻體材料,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逐步拆除黏土磚窯,積極推進粘土墻體制品的減量和淘汰,到2015年新型建材率達到50%。繼續推廣散裝水泥,大力發展預攪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在城市城區內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和砂漿。
七、加快節能減排,推廣技術示范
(一)建立節能減排信息發布及統計制度。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傳播網絡,及時發布國內外不同行業節能信息、先進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及先進的管理經驗,引導企業積極挖潛,提高節能減排能力。各鄉鎮及各有關部門,及時把能耗情況統計按季度上報縣統計局和縣節能減排辦公室,由統計局負責按季度做好能耗數據的統計,匯總,分析及反饋工作。
(二)實施一批產業化技術。結合我縣節能產業特點,重點扶持一批余熱余壓利用、地熱和技術改造、節能建材等技術與設備產業化項目,加快節能產業發展步伐。
(三)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步伐。認真執行國家節能技術政策大綱,鼓勵企業生產或采用國家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推薦產品、技術。
八、建立建全機制,促進市場發展
(一)大力推廣節能新機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電力需求側管理、產品“領跑者”能效標準、能效標識等節能新機制,完善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投融資措施,研究促進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的鼓勵政策。
(二)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積極引導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為用能單位實施節能改造;研究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節能量認證和交易制度。
九、強化監督管理,完善預警機制
(一)強化節能監察監測。加強對高耗能行業的監管,進一步加大執法和服務力度。重點加強對年耗能1000噸標煤以上的企業的監察監測力度,力爭監察、監測覆蓋率達到100%。
(二)加強能(電)耗調控,完善預警機制。一是繼續實行單位GDP能耗年度下降率、累計下降率及能耗增量三重控制。根據全縣能耗增量核定下達重點用能企業全年用能(電)量限定標準。二是實施預警調控?h發改、環保、統計、電力等部門要定期協商,分析用能(電)變化趨勢,搞好預測,針對可能影響GDP能耗指標上升的因素,及時發布預警,啟動臨時關停、限產等緊急預案。
(三)加強節能能力建設。健全節能管理、監察、服務“三位一體”的節能管理體系,完善機構,充實人員,保障經費。加強縣節能監察隊伍能力建設。
十、完善節能政策,加強體系建設
(一)深化價格收費改革。建立和完善能源價格機制,實行能源差別價格制定,充分發揮經濟杠桿調節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對違規建設的高耗能項目及超能耗限額標準用能的企業,執行懲罰性電價政策;對超過能(電)耗限定指標用能的企業,執行差別電價政策。
(二)加大節能資金投入力度。要逐年加大節能資金投入力度,縣財政安排的節能專項資金占當年財政收入的比重要逐年提高。同時,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拓展融資渠道,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節能領域。
十一、開展節能減排,全民參與行動
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和企業要不斷加強能源資源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和低碳生活意識。組織好全國節能減排宣傳周等主題宣傳活動,加強日常性節能減排宣傳教育。在企業、學校、機關、社區、軍營等廣泛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普及節能減排知識和方法。 (清水縣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