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式需求下,智慧水務仍存三大困局待解,下面是具體內容。
近日,一份《2017年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報告》在水務圈引起熱議。據該報告披露,2017年35個水源地全年超標,51個水源地遭受濃度較高或具毒理性的污染物影響,分別比2016年增加119%和240%。其中9個城市的自來水水質超標時間和超標因子與水源地超標情況吻合,公眾飲水安全與水源地水質的關系密不可分。水源水質達標率100%的省(或直轄市)僅有廣東、重慶、海南、西藏。
面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水環境資源日益突出的矛盾,迫切需要尖端的信息技術帶動水務行業整體的生產服務水平提升,以高效、精準的方式配置水資源,用智慧、前瞻的視角解決水環境問題。智慧水務通過在線監測設備實時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態,并將收集到的海量信息進行及時的分析和處理,輔助決策管理,以更加精細化、動態化、系統化的方式管理水務系統的整個生產、運營、管理和服務流程。智慧水務有望成為緩解水資源短缺、解決水環境問題、保障水安全的重要途徑。
智慧水務當前面臨的三大難題
大體來看,我國智慧水務的發展主要經歷了自動化、信息化和智慧化三個階段。目前,我國的智慧水務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整個領域還面臨著諸多問題,人工的參與和干預還比較多,智慧的目標還遠遠沒有實現。
一、業內對智慧水務的認知不統一。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優化管理,精準化指導生產,部分代替人工?這些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對智慧水務的作用效果認識比較片面,僅把監測以及監測數據的可視化作為開發的重點,缺乏數據分析、優化決策、輔助預警的能力。
二、標準規范缺失。現有的一些地方標準多從“水務信息化”的角度去理解智慧的不同實現形態,分別編制了水表、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客服系統等的標準,還未形成具有頂層規劃和統籌運行的系統性標準,還沒有以“智慧水務”為核心對象的足夠高度的標準出現。標準規范的缺失,使得企業不知道什么樣的智慧水務才算理想的,也不知道從何處著手。
三、數據不完整、不精準。數據采集的頻率和質量不夠高,難以為之后的分析決策步驟提供支撐。沒有完善精準的數據,模型算法形同虛設,智慧水務的實現只能是“天方夜譚”。
數據孤島嚴重。大部分水務企業雖然建立了各類模塊,但是不同軟件系統之間難以兼容,導致數據無法流通、共享,形成數據孤島,系統的靈活性和延展性也比較差。數據孤島成為限制當前智慧水務突破的瓶頸,信息互聯互通欠佳,更高層次的智慧應用就不能實現。
數據安全難以保障。水務行業涉及海量的數據信息,需要確保全過程的隱私保護和信息安全,確保經過網絡傳輸和交換的數據不會發生增加、修改、丟失和泄露等。
產業主體紛紛布局,市場持續升溫
當前我國智慧水務市場呈現出蓬勃生機,大家都在摸索前進,還未出現絕對領先的龍頭,較為知名的企業中,智慧水務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也不高。目前水務集團/企業和智慧水務解決方案提供商紛紛加大布局力度,一方面積極成立以智慧水務為核心業務的分子公司,如粵海水務與科榮股份、粵港科技成立組建智慧水務平臺,將水務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智慧生產、智慧管網、智慧服務、智慧工程、智慧運營等領域,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集團化運營管控能力;另一方面智慧水務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收購并購實行智慧水務戰略轉型和業務擴張,如賽萊默斥巨資收購Sensus和新加坡智能水分析公司Visenti。
同時,智慧水務的業內合作和跨界合作變得更加頻繁、聲勢浩大,不同類別的企業在各自的生態位上發揮作用,通過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數據共享,形成一種全新的平衡的生態組合。雙方用開放合作的方式得以擴大市場占有率,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詳情請參見:水務企業快醒醒!BAT強勢進入智慧水務,產業生態形成中)。
在快速成長的階段,不論是建立數據庫、信息化平臺,還是拓展豐富的智慧應用和云服務,智慧水務體系尚不完善,可謂“藍海”一片。隨著國家建設智慧城市智慧水務相關政策的推動,以及涉水領域需求的逐步釋放,智慧水務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之后競爭會進一步加劇,對智慧水務精細化、系統化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行業將經歷陣痛期,面臨加速整合。
誰能更貼近用戶的需求,在產業鏈上下游形成強有力的連接,協調更多的市場資源,將有望迅速崛起,從而搭建高質量的生態產業集群,成為行業龍頭。
更多關于智慧水務的具體應用、行業分析、市場空間、競爭格局、未來趨勢,敬請關注E20環境平臺和粵海水務聯合推出的《水安全報告》(智慧水務篇),這是繼總體篇、管網篇、原水篇后推出的第四冊。該報告也將在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上發布。
污水處理設備聯系方式:
銷售熱線:010-8022-5898
手機號碼:186-1009-4262